产品搜索 Search
产品目录 Product catalog
技术文章首页 > 技术文章 > 实验精米机留胚率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精米机留胚率影响因素分析

点击次数:672 更新时间:2022-01-11

实验精米机留胚率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性大米抛光机主要用于去除大米的皮层和胚芽,脱白后得到的精米用于食品检验、科研和教学研究。实验性大米抛光机的胚保留率如何?研究人员研究的相关主题。
        
        胚芽精米的增白过程与普通白米基本相同:糙米在碾米机的增白室中轴向输送,经过碾压和挤压后制成精米。但由于胚芽米本身的特性,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胚保留率,而且要达到普通大米的精度,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遵循轻碾多碾的原则。普通大米机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特殊的胚芽大米抛光机。从白化工艺来看,白化过程中的白化压力和升温是影响胚芽大米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和控制这两个因素,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胚芽稻米。
        
        大米抛光机主要由去石机构、升降机构、送风机构、增白机构和米糠分离机构组成。在增白过程中,要考虑米粒的温升和增白压力的控制。
        
        当米粒在白化室中碰撞时,就会产生旋转运动。围绕米粒短轴的旋转称为翻转,围绕米粒长轴的旋转称为翻滚,统称为翻滚。因为胚芽位于米粒长轴的下半部,如果米粒碾压不够,就会使米粒部分磨得过多,称为过磨。过度碾磨会降低水稻产量,粗糙度会不均匀。当米粒卷得过多时,米粒的末端会被压碎,胚芽会被破坏。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2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