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五大常规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知识德干货交流
无损检测五大常规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知识德干货交流
涡流检测是用于无损检测的五种常规检测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方面。在工业消费中,涡流检测是控制各种金属材料和少数非金属(如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和生产质量相关的主要技巧之一是涡流的应用当前测试在日常测试中相对较低。涡流检测的培训课程虽然是常规检测,但没有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等多。一种,但也很特别。涡流探伤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检测被测工件中感应涡流的变化,对导电材料和工件的某些性能进行无损评价,或发现缺陷,及其检测灵敏度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高。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相比,涡流检测不需要耦合,检测更简单,更容易完成自动化,特别是管材、棒材和线材等检测结果较高的型材。
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824年,甘贝用实验发现金属中存在涡流,随后福柯证实了涡流的存在;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65年麦克斯韦完成了法拉第概念的完整数学表达,建立了电磁场理论;
1879 年,Hughes 第一次将涡流用于理论金属材料分选;
1921-1935 涡流探伤仪和涡流测厚仪相继问世
1930年采用涡流法检测钢管的焊接质量;
1950年代初,福斯特开创了现代涡流检测理论和设备研究的新阶段,涡流检测技术正式进入应用阶段;
我国于1960年代开始研究涡流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如今,涡流检测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远场涡流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和应用。
·涡流检测·
当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会产生涡旋感应电场。感应电场作用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使电荷移动或在被测金属板上放一个带交流电的线圈或将其套在被测金属管外。此时,线圈内部及周围会产生交变磁场,使试件内产生涡流状感应交流电,形成涡流。涡流的分布和大小不仅与线圈的形状和大小、交流电的大小和频率等有关,而且与它取决于试件的导电性、导磁率、形状和尺寸、与线圈的距离以及表面是否有裂纹或缺陷。因此,在其他元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检测线圈可以测量涡流引起的磁场变化,推断出试样中涡流的大小和相位变化,进而得出电可以获得电导率、缺陷、材料状态等物理量(如形状、尺寸等)变化或缺陷存在等信息。但由于涡流使用交流电,具有趋肤效应,检测信息只能反映试件表面或附近的情况。
停止对工件进行涡流检测时,应清洁工件表面。不应有影响涡流测试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尤其是铁磁粉。在检测过程中,导体掩蔽层会降低检测灵敏度,应暂停掩蔽层的预处理。
涡流检测的优缺点
优点
1、检测时,线圈无需接触工件,无需耦合介质,检测速度快。
2、可在高温高速下停止检测。
3、可停止多种测量,监测疲劳裂纹。
4、对工件表面或接近表面的缺陷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指示。用于质量管理和控制。
5、可在高温状态、工件狭窄区域、深孔壁面(包括管壁)停止检测。
6、可测量金属掩蔽层或非金属涂层的厚度。
7、可以检测可产生涡流的非金属材料,如石墨。
8、检测信号为电信号,可停止数字化处理,便于存储、再现和停止数据比较处理。
缺陷
1、物体必须是导电材料,仅适用于检测金属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2、难以区分缺陷的类型、形状和大小。
3、干扰元素多,需要特殊的信号处理技术。
4、复杂几何形状零件的综合检测暂停时检测效率低